力学大事年表[转] 来自思想者学术资源论坛
<STRONG>力学大事年表<BR><!----><BR></STRONG>力学大事年表<BR> <BR>公元前1000多年 ·中国商代铜铙已有十二音律中的九律,并有五度谐和音程的概念<BR>公元前1000~前900年 ·据《庄子·徐无鬼》记载,已知同频率共振<BR>公元前4世纪 ·希腊亚里士多德解释杠杆原理,并在《论天》中提出重物比轻物<BR> 下落得快<BR> ·中国墨翟及其弟子解释力的概念、杠杆平衡,对运动作出分类 <BR>公元前3世纪 ·希腊阿基米德确立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<BR>公元100年左右 ·《尚书纬·考灵曜》提出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,人在船中不知船在<BR> 运动的论点 <BR>公元132年 ·张衡制成地动仪,其中有倒立的“都柱”能测地震震源方向 <BR>公元591~599年 ·隋工匠李春建成赵州桥,采用37.4米跨度的浅拱结构 <BR>公元1000年左右 ·阿维森纳计算传给物体的推动力<BR> ·比鲁尼提出行星轨道可能是椭圆而不是圆 <BR>公元1088年 ·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记录频率为一比二的琴弦共振 <BR>公元1092年 ·苏颂和韩公廉制成水运仪象台 <BR>公元1103年 ·李诫在《营造法式》中指出梁截面广与厚的最优比例为3:2 <BR>公元1500年左右 ·达·芬奇讨论杠杆平衡、自由落体,作铁丝的拉伸强度试验,研究<BR> 鸟翼运动,设计两种飞行器,认识到空气的托力和阻力作用 <BR>公元1586年 ·S.斯蒂文论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。他和德·格罗特作落体实验,<BR> 否定亚里士多德轻重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观点 <BR>公元1589~1591 ·伽利略作落体实验,其后在1604年指出物体下落高度与时间平方<BR> 成正比,而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 <BR>年公元1609年 ·伽利略用斜面法测重力加速度 <BR>公元1632年 ·J.开普勒在《新天文学》中发表关于行星运动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<BR> ;同书中用拉丁字moles表示质量;1619年他在《宇宙谐和论》中发表<BR> 关于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 <BR>公元1636年 ·伽利略《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》一书出版 <BR>公元1637年 ·M.梅森测量声速和振动频率提出乐器理论;他介绍罗贝瓦尔关于一种<BR> 秤的平衡条件 <BR>公元1638年 ·宋应星的《天工开物》刊行<BR> ·伽利略发表《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及数学证明》系统介绍悬臂梁、<BR> 自由落体运动、低速运动物体所受阻力与速度成正比、抛物体、振动<BR> 等力学问题 <BR>公元1644年 ·E.托里拆利发现物体平衡时重心处于最低位置 <BR>公元1653年 ·B.帕斯卡指出容器中液体能传递压力 <BR>公元1660年 ·R.胡克作弹簧受力与伸长量关系的实验。1676年以字谜形式发表力与<BR> 伸长成比例的实验结果,1678年正式公布 <BR>公元1673年 ·C.惠更斯在《摆钟论》中提出向心力、离心力、转动惯量、复摆的摆<BR> 动中心等概念 <BR>公元1680年 ·E.马略特从梁的弯曲试验中发现弹性定律 <BR>公元1687年 ·I.牛顿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》刊行,系统地总结物体运动的三定律<BR> 并正式提出万有引力定律;书中还给出流体的粘性定律和声速公式<BR> ·P.伐里农给出力矩定理 <BR>公元1699年 ·G.阿蒙通发现摩擦定律 <BR>公元1717年 ·约翰第一·伯努利对虚位移原理作一般性表述 <BR>公元1726年 ·牛顿用质点动力学方法导得物体在流体中运动阻力公式 <BR>公元1736年 ·L.欧拉发表《力学或运动科学的分析解说》,首先将积分学应用于运<BR> 动物体力学 <BR>公元1738年 ·丹尼尔第一·伯努利在《水动力学,关于流体中力和运动的说明》中<BR> 首先采用水动力学一词,给出不可压缩流体运动时压力与流速的关系 <BR>公元1743年 ·J.leR.达朗伯在《动力学》中提出受约束质点的动力学原理 <BR>公元1744年 ·P.-L.M.de马保梯提出最小作用量原理 <BR>公元1752年后 ·达朗伯提出物体所受流体阻力为零的佯谬 <BR>公元1755年 ·欧拉提出理想流体动力学方程组 <BR>公元1758年 ·欧拉提出刚体动力学方程组 <BR>公元1765年 ·欧拉导得刚体运动学方程 <BR>公元1773年 ·C.-A.de库仑发表梁的弯曲理论、最大剪应力屈服准则等研究结果 <BR>公元1777年 ·J.-L.拉格朗日提出引力势和速度势概念 <BR>公元1781年 ·库仑提出并应用摩擦定律 <BR>公元1782年 ·P.-S.拉普拉斯得出引力势所满足的微分方程 <BR>公元1784年 ·库仑用扭秤测电磁力,确定金属丝扭矩与转角的关系,建立静电力与<BR> 距离的平方反比律 <BR>公元1784年 ·G.阿脱伍德用滑轮两边悬挂物体的办法测重力加速度 <BR>公元1788年 ·拉格朗日《分析力学》出版 <BR>公元1798年 ·H.卡文迪什用扭秤测万有引力常数 <BR>公元1799年 ·拉普拉斯的《天体力学》开始出版 <BR>公元1803年 ·L.潘索提出力偶概念和力偶理论 <BR>公元1807年 ·T.杨的《自然哲学和机械工艺讲义》出版,提出材料弹性模量的概念<BR> ,确认剪切是一种弹性变形,并提出能量的概念 <BR>公元1808年 ·杨用力学方法导得脉搏波传播速度公式 <BR>公元1812年 ·S.-D.泊松导出物体内部引力势的方程 <BR>公元1821年 ·C.-L.-M.-H.纳维用离散的分子模型得出不可压缩流体和各向同性弹性<BR> 固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<BR>公元1823年 ·A.-L.柯西建立有两个弹性常量的弹性固体平衡和运动的基本方程,给<BR> 出应力和应变的确切定义 <BR>公元1826年 ·纳维提出弹性力学中的位移法思想 <BR>公元1828年 ·泊松指出弹性介质中可以传播纵波和横波,推导出横向收缩比(泊松<BR> 比)为1/4(1829年发表) <BR>公元1829年 ·泊松导出了包含可压缩流体粘性本构关系的运动方程(1831年发表)<BR> ·C.F高斯提出力学中的最小拘束原理 <BR>公元1830年 ·M.夏莱证明刚体的位移等于平动和转动的合成 <BR>公元1834年 ·W.R.哈密顿建立经典力学的变分原理,建立正则方程<BR> ·L.J.维卡特发现拉伸蠕变现象 <BR>公元1835年 ·G.G.科里奥利指出转动参考系中有复合离心力,1843年给出证明 <BR>公元1837年 ·G.格林提出弹性势的概念,指出一般物质弹性常量有21个<BR> ·C.G.J.雅可比建立解哈密顿正则方程的定理 <BR>公元1838年 ·J.M.C.杜哈梅导得热弹性力学基本方程,1841年F.E.诺伊曼独立得到<BR> 同样结果 <BR>公元1839年 ·G.H.L.哈根在管流实验中得流量与压力降、管径等的关系。1840~1841年<BR> J.-L.-M.泊肃叶发表的论文中得出同样的实验结果 <BR>公元1843年 ·A.J.C.B.de圣维南列出粘性不可压缩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 <BR>公元1844年 ·斯托克斯导出粘性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,即纳维-斯托克斯方程(1845<BR> 年发表) <BR>公元1846年 ·J.C.亚当斯利用经典力学的计算结果预言海王星位置 <BR>公元1847年 ·斯托克斯用摄动法研究深水中重力非线性波;提出完全流体中可能存<BR> 在速度间断面 <BR>公元1850年 ·G.R.基尔霍夫给出有关薄板的假设,1862年由A.克勒布什加以修正 <BR>公元1851年 ·斯托克斯指出运动较慢的球受到的流体阻力与球的速度成正比<BR> ·J.-B.-L.傅科用摆的转动演示地球的自转 <BR>公元1852年 ·H.G.马格纳斯证实旋转炮弹前进时的横向力效应──马格纳斯效应 <BR>公元1853年 ·W.J.M.兰金提出较完备的能量守恒定理 <BR>公元1855年 ·圣维南提出弹性力学中平衡力系只引起局部应力效应的原理;用半逆<BR> 解法解扭转问题 <BR>公元1856年 ·H.-P.-G.达西发表渗流定律<BR> ·圣维南用半逆解法解弯曲问题 <BR>公元1857年 ·兰金提出散体极限平衡的应力分析 <BR>公元1858年 ·W.胡威立著、李善兰译《重学》刊行<BR> ·H.von亥姆霍兹提出涡旋强度守恒律 <BR>公元1862年 ·G.R.艾里用应力函数方法解弹性力学问题 <BR>公元1864年 ·J.C.麦克斯韦提出位移互等定理和单位载荷法 <BR>公元1864~1872年 ·H.特雷斯卡做固体塑性流动实验并提出最大剪应力屈服条件和<BR> 两个最<BR> 常用的屈服极限 <BR>公元1869年 ·兰金给出激波前后状态方程的关系(1870年发表);1887年P.H.许贡<BR> 纽也给<BR> 出同样的关系 <BR>公元1870年 ·圣维南提出塑性增量理论,给出刚塑性应力-应变关系 <BR>公元1871年 ·F.H.韦纳姆设计建成第一个风洞 <BR>公元1872年 ·E.贝蒂建立功的互等定理<BR> ·L.克雷莫纳指出桁架形状图和内力图的互易性<BR> ·W.弗劳德指出流体由摩阻传递动量的机制;在托基建立船模试验基地<BR><BR>公元1873年 ·瑞利给出求弹性振动固有频率近似值的一个方法──瑞利原理 <BR>公元1874年 ·H.阿龙将薄板基本理论中的基尔霍夫假设推广到壳体,1888年由A.E.<BR> H.乐甫加以修正 <BR>公元1876年 ·E.J.劳思用循环坐标将拉格朗日方程降阶 <BR>公元1877年 ·J.V.布森涅斯克提出二元湍流应力正比于平均速度梯度的假设<BR> ·劳思提出运动稳定性的数学理论 <BR>公元1877~1878年 ·瑞利在《声学理论》中系统总结了声学和弹性振动方面的研究<BR> 成果 <BR>公元1878年 ·H.兰姆在《流体运动的数学理论》中总结经典流体力学的成果<BR> ·F.克罗蒂提出计算弹性体位移的定理,后F.恩盖塞也独立提出,<BR> 称克罗蒂-恩盖塞定理 <BR>公元19世纪80年代初 ·M.贝特洛、P.维埃耶等发现爆轰现象 <BR>公元1881年 ·H.R.赫兹导得弹性接触问题公式 <BR>公元1882年 ·O.莫尔提出应力圆──莫尔圆 <BR>公元1883年 ·O.雷诺发现流动中动力相似律,提出无量纲比数──雷诺数<BR> ·E.马赫的《力学的一般批判发展史》出版<BR> ·C.G.P.de拉瓦尔在蒸汽涡轮机中采用能产生超声速气流的管道──拉<BR> 瓦尔管 <BR>公元1887年起 ·E.马赫作弹丸在空气中超声速飞行的实验 <BR>公元1888年 ·С.В.柯娃列夫斯卡娅对刚体绕定点转动问题得到新的可积情形 <BR>公元1889年 ·L.B.von厄缶开始测量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之差,历时近33年 <BR>公元1892年 ·А.□.里雅普诺夫提出运动稳定性的一般数学理论 <BR>公元1894年 ·J.芬格提出弹性体有限变形理论<BR> ·S.邓克利给出弹性振动基频的近似计算方法 <BR>公元1895年 ·雷诺给出湍流基本方程 <BR>公元1896年 ·C.A.帕森斯在英国建造水洞 <BR>公元1897年 ·И.В.密歇尔斯基给出变质量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<BR> ·S.A.阿伦尼乌斯给出电流体动力现象中的定量结果<BR> ·К.Э.齐奥尔科夫斯基导出火箭速度公式,指出实现航天的途径是<BR> 采用多级火箭 <BR>公元1898年 ·G.基尔施发现圆孔附近应力集中现象 <BR>公元1899年 ·D.L.查普曼和1905年E.儒盖分别对爆轰现象作出解释 <BR>公元19世纪90年代末 ·维埃耶用现称激波管的设备研究矿井中的爆炸问题 <BR>公元1900年 ·H.贝纳尔在热对流实验中发现胞状结构的流场<BR> ·莫尔提出修正的最大拉应力强度理论 <BR>公元1901年和1905年 ·J.H.米歇尔发表弹性力学中变截面弯曲问题和扭转问题的解<BR><BR>公元1902年 ·在舰船螺旋桨上发现空蚀现象<BR> ·M.W.库塔提出机翼举力的环流理论;1906年Н.Е.儒科夫斯基提出<BR> 同一理论<BR> ·儒科夫斯基在莫斯科大学建成风洞 <BR>公元1904年 ·惠特克在《分析动力学》中总结经典力学的成果<BR> ·L.普朗特提出流体边界层理论<BR> ·M.T.胡贝尔提出第四强度理论 <BR>公元1905年 ·V.沃尔泰拉提出位错的普遍理论 <BR>公元1906年 ·普朗特在格丁根建造马赫数为1.5的超声速风洞 <BR>公元1907~1908年 ·F.W.兰彻斯特给出二元、三元机翼环流理论 <BR>公元1908年 ·W.里兹提出一个可用于解弹性问题的近似方法,后被称为瑞利-里兹<BR> 法 <BR>公元1909年 ·G.K.W.哈茂耳对力学基本原理进行公理化<BR> ·Г.В.科洛索夫在弹性力学中应用复变函数方法 <BR>公元1910年 ·G.I.泰勒指出激波内部结构<BR> ·科洛索夫解出椭圆孔附近应力集中问题 <BR>公元1911~1912年 ·T.von卡门证明圆柱尾流内涡街的稳定性 <BR>公元1913年 ·R.von米泽斯给出材料最大形变比能屈服条件和塑性增量理论中<BR> 的三维本构关系 <BR>公元1913和1915年 ·И.Г.布勃诺夫和Б.Г.伽辽金就弹性位移和应力问题提<BR> 出一种近似计算方法──布勃诺夫-伽辽金法 <BR>公元1913~1918年 ·普朗特提出了举力线理论和最小诱导阻力理论 <BR>公元1914年 ·A.本迪克森提出结构力学中的转角位移法<BR> ·E.赫林格提出弹性力学中的一种二类变量广义变分原理 <BR>公元1915年 ·S.P.铁木辛柯用能量法解决加劲板弹性稳定性问题 <BR>公元1921年 ·A.A.格里菲思用能量观点分析裂纹问题 <BR>公元1923年 ·泰勒提出并解决两同轴圆筒间流动稳定性问题(1938)等给出壳体的各<BR> 类方程 <BR>公元1924年 ·H.亨奇提出塑性全量理论 <BR>公元1925年 ·J.阿克莱特建立二元线性化机翼的超声速举力和阻力理论<BR> ·普朗特提出湍流的混合长度理论 <BR>公元1927年 ·А.А.安德罗诺夫指出范德坡耳的自激振动和H.庞加莱的极限环之间<BR> 的关系 <BR>公元20世纪30年代 ·Н.И.穆斯赫利什维利发展弹性力学复变函数方法<BR> ·壳体理论取得发展,В.З.符拉索夫(1932)、L.H.唐奈(1933) <BR> K.马格雷 (1938)、穆什塔利<BR> ·湍流理论中统计理论取得发展。泰勒、卡门、周培源、J.M.伯<BR> 格斯等提出各种理论模型 <BR>公元1930年 ·H.克罗斯提出刚架结构分析的力矩分配法(1932年发表)<BR> ·唐奈发现塑性波<BR> ·普朗特和格劳厄脱给出超声速机翼二元线性修正理论 <BR>公元1932年 ·H.布莱希提出简单桁架的弹塑性安定性理论<BR> ·K.霍恩埃姆泽尔和W.普拉格发展塑性动力学本构关系 <BR>公元1937年 ·安德罗诺夫等的《振动理论》、克雷洛夫和H.H.博戈留博夫的<BR> 《非线性力学》出版,两书总结了非线性振动问题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 <BR>公元1938年 ·A.V.希尔提出肌肉收缩的力学模型<BR> ·C.V.克卢切克提出刚架结构分析的变形分配法 <BR>公元1939年 ·卡门和钱学森创立壳体非线性稳定性理论 <BR>公元20世纪40年代 ·泰勒提出破甲理论中的不可压缩流体模型 <BR>公元1940年 ·J.L.辛格和钱伟长提出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 <BR>公元1940~1943年 ·Я.Б.泽利多维奇、J.von诺伊曼、W.杜林发展爆轰理论 <BR>公元1941年 ·A.H.柯尔莫戈罗夫提出局部各相同性湍流模型 <BR>公元1942年 ·S.E.巴克利、M.C.莱弗里特得出二相液体一维渗流问题的解<BR> ·H.阿尔文发现电磁流体动力学波 <BR>公元1944年 ·卡门、泰勒和X.A.拉赫马图林各自独立建立塑性波的传播理论<BR> ·Л.Д.朗道提出层流向湍流过渡的一种模型<BR> ·林家翘解决流体运动稳定性问题中的一些数学难题<BR> ·符拉索夫提出扁壳的近似理论 <BR>公元1945年 ·M.赖纳提出非线性粘性流体理论 <BR>公元1946年 ·钱学森和郭永怀提出高超声速流动中的相似律<BR> ·R.T.琼斯提出小展弦比机翼理论 <BR>公元1947年 ·普拉格和辛格提出超圆法<BR> ·K.外森伯发现旋转粘弹性流体向中心轴爬升的现象<BR> ·N.维纳创建控制论 <BR>公元1948年 ·A.L.科普利提出生物流变学一词<BR> ·R.S.里夫林在非线性弹性力学中对任意形式的贮能函数获得一些精确<BR> 解<BR> ·N.F.莫脱引出裂纹扩展极限速度的概念<BR> ·C.M.法因贝格给出极限设计中上下限定理 <BR>公元1950年前后 ·В.В.索科洛夫斯基、L.E.马尔文等发展粘塑性理论 <BR>公元20世纪50年代 ·复合材料力学形成<BR> ·固体力学中开始应用有限元法 <BR>公元1950年 ·H.瑞斯纳提出弹性力学中的一种二类变量广义变分原理<BR> ·J.G.奥尔德罗伊德提出物质本构关系应和坐标无关的原理<BR> ·莫里森给出海洋结构波浪力公式<BR> ·S.昌德拉塞卡应用湍流理论研究磁流体动力学 <BR>公元1952年 ·M.J.莱特希尔提出空气动力声场模型<BR> ·В.Г.列维奇创立物理-化学流体动力学<BR> ·吴仲华提出叶轮机三元流动理论 <BR>公元1952年 ·北京大学设置力学专业,中国高等院校设置力学专业从此开始 <BR>公元1953年前后 ·郭永怀发展了高速边界层理论中的庞加莱-莱特希尔方法(即后来<BR> 的奇异摄动法) <BR>公元1954年 ·中国在上海建成拖曳水池<BR> ·胡海昌提出弹性力学中三类变量变分原理,鹫津久一朗于1955年<BR> 提出 同一原理 <BR>公元20世纪50年代~60年代初 ·中国科学院设置力学类的专门科学研究机构:工程<BR> 力学研究所(1953)力学研究所(1956)、中国造船<BR> 科学研究所(1956)、兰州渗流力学研究室<BR> (1960)和武汉岩体土力学研究所(1962)<BR> ·电流体动力学、岩石力学、断裂力学开始形成 <BR>公元1956年 ·W.T.科伊特证明塑性力学中的机动安定性定理<BR> ·R.A.图平建立有限变形弹性电介质静力理论 <BR>公元1957年 ·中国力学学会成立<BR> ·G.R.欧文提出应力强度因子概念 <BR>公元1957~1960年 ·B.D.科勒曼和诺尔提出连续介质热力学理论和记忆衰退材料的<BR> 理论 <BR>公元1958年 ·W.诺尔发表连续介质力学行为的数学理论即简单物质公理体系<BR> 的雏型<BR>公元20世纪50年代末 ·钱学森创立物理力学 <BR>公元20世纪60年代 ·断裂力学取得发展,欧文提出弹塑性断裂理论,A.A.韦尔斯等<BR> 提出COD法(1963),<BR> J.R.赖斯提出□积分(1968)<BR> ·冯元桢等为生物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奠基性的工作 <BR>公元1961年 ·J.F.戴维森提出流化床气泡模型<BR> ·普拉格提出二维、三维塑性极限分析理论 <BR>公元1962年 ·M.施泰因提出壳体前屈曲非线性失稳理论 <BR>公元1963年 ·E.N.洛伦茨在确定性动力学系统中找到无规则解(即混沌解);分析<BR> 力学中卡姆定理建立 <BR>公元1965年 ·中国在无锡建成长474米的实验水池 <BR>公元20世纪70年代 ·有关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内在随机性的分岔、混沌和奇怪吸引子<BR> 等理论迅速发展 <BR>公元1974年 ·G.布朗和A.罗什科在湍流实验中发现拟序结构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