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讨论]对N-S方程的重新封闭
<PRE>发信人: <a href="http://bbs.buaa.edu.cn/cgi-bin/bbs/bbsqry?userid=kutta" target="_blank" ><FONT color=#000000>kutta</FONT></A> (库塔), 信区: Num_Cal<BR>标题: 对N-S方程的重新封闭(讨论帖)<BR>发信站: 未来花园 (2004年11月28日11:54:11 星期天), 站内信件<BR><BR>N-S方程是流体力学和数学领域内的难题,百余年来,自普朗特开始的众多学者孜孜不倦<BR>为求解这一方程,解决应用问题而不断努力。<BR><BR>在10月6日晚第九届现代数学与力学会议的非正式讨论会上,中国科技大学的吴峰教授提<BR>出一种湍流研究的新观点,经吴老师同意现在拿到这里供大家讨论。下面是我摘录的吴<BR>老师的主要观点,如有不准确的地方请吴老师和听过吴老师讲解的老师同学们指正。因<BR>为吴老师觉得这种观点尚不成熟,有很多补充工作需要做,所以希望各位对湍流研究感<BR>兴趣的朋友们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:<BR><BR>在流体力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“流体微团”,根据经典教科书的解释,“流体微团<BR>”具有“宏观无限小,微观无限大”的特点,即流体微团在宏观上看应该能够被当作一<BR>个点来处理,而在微观上又包含了足够多的点,以便满足连续性假设。吴教授通过非标<BR>准分析的方法对此给出一种数学解释。这种非标准分析方法首先在实数集R上引入无穷小<BR>e和无穷大L,然后在每个实数附近都定义一个“单子”,这个“单子”以实数点为中心<BR>,以e为半径,以这种方式实际上在实数集中构造了一系列有结构的点,而这个点就对应<BR>于我们说的“流体微团”。<BR><BR>有结构的点定义完毕后,实际上就得到了实数层、单子层两个不同尺度的空间层次,从<BR>物理角度看,单子层相当于一个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层次。每个单子中包含了足够多<BR>的流体分子,同时从宏观上看又足够小。在单子内部物理量存在统计力学意义上的涨落<BR>,但是这里假设各种物理量的变化是连续的。关于这条假设,吴教授引用了北大佘振苏<BR>教授的一个实验结果,即在微小空间和时间尺度(1/48000秒)内,湍流物理量的变化是<BR>连续的。吴教授又假设相邻单子间物理量的分布形式是同构的,即曲线形状的变化也是<BR>连续的。<BR><BR>在做过上述铺垫后,吴教授引入“点平均”概念,即物理量在单子上的平均,并由此得<BR>到脉动物理量的一种分解方法,即分解成平均量和脉动量之和。与雷诺分解不同的是,<BR>雷诺分解是时间平均,这里是点平均(空间平均)。<BR><BR>以“点平均”和单子连续假设为基础,可以得到单子上的脉动量为一阶无限小这样一个<BR>结论。以此为起点,吴教授重新推导了湍流方程,并最终得到一个没有雷诺应力项的湍<BR>流方程,因而这个方程自动封闭。湍流方程的推导过程与RANS方程的推导完全一致,关<BR>键在于物理量的分解由雷诺的分解方式变成了以“点平均”为基础的分解方式。<BR><BR>就此问题吴教授曾经在《中国科技大学学报》2002年12月第6期上发表《湍流的本质及湍<BR>流方程的封闭》一文,同时在2003年将文章《Nonstandard Picture of Turbulence》放<BR>在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服务器上,地址是:<BR><a href="http://arxiv.org/PS_cache/physics/pdf/0308/0308012.pdf" target="_blank" ><FONT color=#000000>http://arxiv.org/PS_cache/physics/pdf/0308/0308012.pdf</FONT></A><BR><BR>因为涉及到湍流这个敏感话题,吴老师曾经在北大、中科院力学所跟其他做湍流研究的<BR>老师进行过探讨。同时因为赞同和反对的声音都存在,所以这次在MMM9上吴老师又一次<BR>以非正式讨论的形式向大家提出这种看法。这类探索性的研究在取得初步成果的时候慎<BR>重一些也是对科研工作负责任的一种态度,所以希望感兴趣的朋友能<BR>就此话题进行讨论,以表达我们对湍流方面的研究工作的支持。</PRE> <P>如果吴老师的理论成立,那么基于该理论的一些数值模拟能够解释一些新的现象吧?请问有这方面的数值模拟结果吗?如果有的话能否登出来看看?</P>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