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jl751106 发表于 2007-11-9 08:17

峭度的问题

从资料上了解到,对于没有检测记录或者对检测对象不是很熟悉时,在检测轴承时可是利用鞘度(峭度)值判断是否有故障。但是不知道在实际工作中,这个方法是否经常用到,再者鞘度(峭度)值在实际工作中是怎么样的来的

[ 本帖最后由 mriook 于 2007-11-12 15:40 编辑 ]

VibrationMaster 发表于 2007-11-9 09:50

是不是直方图偏离对称的程度?

半只青蛙 发表于 2007-11-12 11:46

峭度对于冲击脉冲极脉冲类故障敏感,特别是故障早期,有明显增加。但是随故障发展,敏感度下降。就是说整个劣化过程中,此指标稳定性不好。均方根值稳定性较好,但对早期故障不敏感,所以二者可以配合使用。

mriook 发表于 2007-11-12 15:50

峭度是对时域波形的一种统计描述,类似于把时域波形转90°来看,横坐标为各振值,纵坐标为波形中该振值的点数,得到的这个图形一般是正态分布的,有故障时此波形会偏向一边(看歪度)或比较陡峭(看峭度),歪度和峭度都是从时域波形中经过公式运算来的,计算公式和用法在《简易振动诊断现场实用技术》里有介绍。有些手持仪器现场给出歪度峭度,有的是分析软件中有计算。
实际应用中这只是个辅助手段,给出的也是有没有故障的大概判断,具体故障还要结合频谱及现场情况具体分析,用的并不广泛。

Siegmar_PT 发表于 2007-11-15 20:56

峭度反应的是时域波形中所包含的冲击脉冲的多少。
一般来说,时域波形中若所含的冲击脉冲较多时,峭度较大;反之较小。
峭度作为一种统计量,在诊断轴承问题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,但一般不直接作为评判的标准。

通常来讲,判断轴承问题的方法大多基于Crest Factor(峰值因素)方法。由于各振动仪厂家的专利技术(频率范围,低通高通不通等),Crest Factor的表示方法有好几种,常见的有K(T)法,BCU法,shock puls(冲击脉冲法)。
1. K(T)法:
K(T)=Vpp/Vrms。轴承没有问题时,振动峰值和有效值都较小。出现故障时,峰值显著上升,RMS值略有上升,所以K(T)值上升。从而可以得到一条以时间为自变量的曲线,可利用它做趋势分析。
经验数值:当K值为3左右时,轴承出现早期故障。
缺点:轴承问题严重时,随着RMS值的上升,K值反而下降。故使用该方法必须长期监控,单次测量意义不大。

2.BCU:类似K(T)法,只是公式改为BCU=Vpp*Vrms,优点,曲线为单调上升,不会有下降段。

以上两种方法在SKF等系统中常见

3.shock puls(冲击脉冲法),PRUFTECHNIK公司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,特点:
1. 主要测量超高频区域(36KHz)左右,可在极早期发现轴承故障。
2. 表征量为dbc(地毯值),dbm(最大值)。其中dbc类似与rms值,dbm类似与pp值。
3. 利用轴承转速和内径,可对轴承做归一化,利于针对所有轴承,制定统一经验报警标准。

轴承状况表征:
1.好轴承:dbc和dbm均较小。
2.轴承润滑不良(包括润滑不足、润滑油质量问题等):dbc和dbm均有上升,但dbc上升速度比dbm快,两者距离在缩短。
3.轴承出现问题:dbc和dbm均有上升,但dbm上升速度比dbc快,两者距离在加大。

另外;包络谱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,若有兴趣,开新帖讨论。

yll 发表于 2009-2-15 22:58

上面,我想和你讨论一下包络谱的问题,怎么加你呀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峭度的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