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unzihu 发表于 2007-12-13 19:10

大型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的心得体会

大家好,针对结构损伤识别研究工作我已经开展一段时间,想和大家讨论讨论大型结构损伤识别的研究心得
    结构损伤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中重要的一环。目前,针对损伤识别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,包括数值模拟,试验研究,现场监测等,取得也一定的研究成果。然而,目前很多损伤识别算法在数值模拟阶段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,但是到了现实工程中,方法几乎失效。究其原因:我个人认为是现实研究与实际脱离。大家可以发现:目前关于损伤识别的文章大多数偏重了算法,侧重与一些新颖的方法应用上,而对损伤识别的影响因素和结构损伤后真实的动力特性研究较少!这样导致了研究与实际脱离。
   例如:比如目前研究广泛的基于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,在数值模拟上可以做到损伤定位、损伤定量,但是应用到现实桥梁结构上几乎无法识别损伤。原因:对于桥梁结构,环境温度,湿度的影响导致结构几何刚度的变化,促使模态参数发生变化,另外,不同环境条件下桥梁结构边界条件的变异,也会造成结构模态参数的变化。这些因素引起的模态参数变化掩盖了由损伤引起的模态参数变化。美国 Los Alomas Natioanal laboratory在Z24 桥的监测上作了相关的研究。近年来这一问题也逐渐被学者们重视起来。
    所以,我觉得做损伤识别的学者应该理论联系实际,不仅仅把研究精力放在损伤算法的研究上,还需要考虑工程结构的实际状态。我个人认为:在深入了解结构损伤机理、损伤结构的动力特性基础上,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制定合理的健康诊断策略,开展有针对性的损伤识别方法具有现实意义。   
    以上是我个人的学习心得和体会,希望同行畅所欲言,有交流才有收获!

[ 本帖最后由 shunzihu 于 2007-12-13 19:29 编辑 ]

smallbig 发表于 2007-12-14 20:30

完全同意楼主的看法,但具体怎么做您是否有想法?请继续!:@)

shunzihu 发表于 2007-12-15 11:58

初步想法

目前在土木工程损伤识别中,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研究路径:
      一:由问题到方法,即先设定要解决的难点,然后围绕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;二,即先确定或提出某种方法,如神经网络、小波变换、HHT、混沌、分行等,再将方法进行具体应用来解决问题。由于绝大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唯一的,均有各自的其局限性,不可能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手段。
我上面建议的属于第一种研究路径,至于具体做法,我现在正在研究,初步想法如下:
1,考虑环境因素对损伤结构的影响,研究改变环境因素条件下损伤结构的动力特性,比如裂纹简支梁,轴向力改变对结构各阶固有频率影响程度明显不同,一阶固有频率受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其它阶次;虽然边界条件变化对结构各阶固有频率影响程度也不相同,但是对于各阶频率的影响程度又明显不同与轴向力变化,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。意思是:对于不同的环境因素因素,系统的频率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特性,(这与古代听诊的原理相似,医生可以根据把脉,把病因分辨出来,原因:不同病因所反映的脉搏跳动特征不同)。根据这些特征,通过构造合理的特征参数,应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可以实现不同环境影响因素的分类;这也是我目前研究的内容。
对于多环境因素耦合损伤状态下 结构损伤识别(例如结构损伤前后,轴向力,边界条件都发生变化状态下的损伤识别)现在正在做,目前还没有想法?

dsj 发表于 2007-12-15 22:16

同意

现在的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设计,所以即使算法再先进,也可能对实际问题没有帮助,所以,我支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.
现在国内的学术偏重于理论研究,与具体的问题确实有点脱节

shunzihu 发表于 2007-12-17 20:26

希望大家发表意见!

我觉得振动论坛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,希望大家不要顾忌,敞开胸膛,谈谈自己的感受、心得!

jeruselem 发表于 2007-12-19 15:53

基于结构动力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,一般通过外部振动激励,看结构的反映。需要理论模型和实测数据建立相关的联系,能否不建立理论模型,而是直接通过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来实现呢。比如说瞬时频率。

jeruselem 发表于 2007-12-19 15:55

对于结构损伤后真实的动力特性研究

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呢?结构振动过程中的瞬时频率能否反映结构真实的动力特性呢?

shunzihu 发表于 2007-12-19 17:13

瞬时频率是众多动力指纹中的一种,能够较好的揭示时变的非线性系统的特征(例如疲劳裂纹梁)。但是我觉得目前存在一些问题:
   (1)虽然用HHT可以提取emd,使用hilbert变换可以得到瞬时频率,但是目前来说HHT理论还不是很成熟,使用HHT进行信号处理还需要深厚的经验,比如信号边界延拓等,结果精度跟经验还有一定的关系。
      (2)对于不同条件,结构瞬时频率表现处不同的特征,比如,疲劳裂纹梁在较大的轴向拉力作用下,裂纹在振动过程中一直保持张开状态,瞬时频率是一条接近水平的直线,而疲劳裂纹梁在较大轴向压力作用下,裂纹一直处于闭合状态,结构的总体刚度基本保持不变,瞬时频率也是一条接近水平的直线,有可能与无损伤结构的固有频率相同。
所以如何根据瞬时频率提取损伤动力特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。
       我认为瞬时频率是一个很好的动力指纹,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。我个人坚持的原则:在研究中,应该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
[ 本帖最后由 shunzihu 于 2007-12-19 17:16 编辑 ]

shunzihu 发表于 2007-12-25 12:45

关于思想创新

不同于机械、航空领域,土木工程损伤识别具有自己鲜明的特性,大体积、大空间、大跨度结构比比皆是,致使现在土木工程领域搞损伤识别研究的跟搞机械的有所脱节。我觉得其实是一脉相承,我现在的很多思路来自对机械领域故障诊断的认识,毕竟机械故障诊断研究历史较长,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大型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的心得体会